Z世代並非只靠手機社交!揭密他們熱衷的11種實體活動
■職場趨勢報導 資料來源:經理人2024/04/28
【Z世代並非只靠手機社交!揭密他們熱衷的11種實體活動】
來源經理人成功Success>人際關係
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支琬清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70176
在手機與社群平台高度發達的時代,Z世代常被貼上「宅在家、黏手機、不社交」的標籤。然而,事實與刻板印象大相逕庭。根據觀察,這一代年輕人擁有比以往更靈活且真誠的社群建立方式,透過實體互動、共同興趣與文化參與,在線下發展出多樣的社交模式。
根據《PsychologyandAging》期刊研究,孤獨感會隨年齡增長而加劇,特別在75歲以上的族群中更為明顯。相較之下,Z世代即使在線上世界活躍,卻更懂得利用各種實體場景創造人際連結,從讀書會、志工活動、健身課程到openmic活動,他們積極參與真實互動,也為其他世代提供了有益的社交示範。
『66%參與志工、83%重視多元文化:Z世代的社群投入從「價值」出發』
志工服務是Z世代建立社群的重要方式之一。他們熱衷於投入教育相關的公益行動,例如陪伴長者、捐贈衣物,或為庇護中心籌辦義賣活動。根據一項跨世代的志工調查,有66%的Z世代表示參與過志工活動,比例高於千禧世代的57%和X世代的54%。透過這類服務,Z世代往往能與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產生連結,形成穩固的社群網路。
此外,Z世代對多元文化議題的重視,也成為他們建立社群的另一種方式。根據皮尤研究中心(PewResearchCenter)數據,Z世代是迄今為止最多元的一代。同時,根據求職平台Monster的調查,有83%的Z世代求職者會將「企業對多元與包容的承諾」視為工作選擇的重要考量。他們積極參與文化活動與節慶,在多元交流的過程中培養跨文化的理解與人際關係。
『從健身房到讀書會!11種Z世代熱衷的實體社交行動』
●志工服務
Z世代傾向於參與公益行動,特別是與教育、社會正義相關的領域。他們認為透過行動實踐關懷,不僅有助他人,也有助自己建立更深層的連結與歸屬感。
●情緒支持團體
這一代人高度重視心理健康,他們會透過參與情緒支持團體來彼此傾聽與支持。儘管常被戲稱為「最柔軟的一代」,但事實上,他們以開放的態度看待情緒問題,並藉此建立社群。
●支持在地小商家
Z世代傾向支持小型在地企業,像是社區書店或咖啡店。由於這些地點客群相對穩定,人與人之間的重複互動頻率更高,也因此更容易建立起熟悉與連結。
●學習型社群
許多Z世代仍在求學階段,他們常透過讀書小組、同儕教學等方式擴展人際關係。對已離開校園的其他世代而言,也可考慮參與社區課程或共學計畫,作為認識他人的契機。
●寵物社群
隨著部分年輕人延遲結婚或不打算育兒,寵物成為重要的陪伴角色。Z世代常在狗公園、寵物聚會中與其他飼主互動,進而擴展社交圈。
●與朋友聚餐
Z世代樂於邀請朋友聚餐或舉辦大家自備菜餚的聚會,透過食物與交流加深彼此關係。
●創作合作計畫
藝術創作也是社交方式之一。Z世代經常參與社區表演、藝術展覽或與他人合作創作作品,透過共同完成任務建立夥伴關係。
●開放式舞台活動(OpenMic)
詩歌朗誦、喜劇演出或音樂表演是Z世代表達自我與聆聽他人經驗的重要形式。這些活動促進彼此理解,也常成為交友起點。
●讀書會
受到TikTok上BookTok流行文化影響,Z世代傾向組織實體讀書會,透過選書與討論進行深層交流,擴展思想與人際網路。
●健身課程
根據LesMills調查,有87%的Z世代每周運動三次以上,是最活躍的世代。他們透過健身班認識志同道合者,也促進身心健康。
●文化節慶活動
Z世代是美國史上最具多元背景的一代,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數據,他們熱衷參與各式文化節慶活動,不僅增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,也在其中建立跨族群的人際關係。
『Z世代社群哲學:不追求建立人脈,而是獲得認同與共鳴』
Z世代的社交方式講求輕鬆、真誠與安全感。他們經常透過朋友介紹朋友的方式擴展社交圈,根據美國生活調查中心(SurveyCenteronAmericanLife)數據,約40%的美國人是透過此方式建立新關係。Z世代深知維繫關係需要主動創造互動機會,因此善於透過聚會、活動或課程將人群串聯起來。
他們不執著於傳統人際連結的形式,而是傾向在共享價值、相似生活型態的基礎上發展社群。例如透過寵物社群,聯繫有共同愛好的人,或是透過情緒支持團體,建立更深層的情感連結。
資料來源:YourTango;本文初稿由AI協助整理,編輯:支琬清